本站网址:www.jdt365.net 简体繁体

背井离乡,为了什么?

现如今在多数地方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致人口流动性陡然增大,很多农村教会在这几十年以来,特别是经济欠发达一带的教会,青壮年圣徒远走他乡,或外出务工、或离家创业、或举家迁往外地生活,留下的多为留守老人和一些儿童。基督徒离开自己的家乡往远方,除了和地上的人一样要做事谋生外,还应该能在所在的地方参与教会生活,融入到当地的教会服事中,并将福音带到我们所在的地方。本文试着对此做点分享和探讨,期许能引人生发一些思考。

何为背井离乡

背井离乡中的"井"字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水井,"井"的原意引申为家乡。古人因有水源的地方就能生存,即依水而居;水井就是水源的地方,有水井的地方就形成了村落、集市和城市;那么人们离开家乡也就是离开了水井。圣经中很多地方记载一些城旁或城外有水井,人们会在一天的闲暇或固定时间里去打水,以解人畜之渴和生活所需(创21:25,24:11、13,26:25、33,撒下23:16,约四),有井的地方便能使人们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创26:22)。

背井离乡中的"井"字也可以解释为井田的意思。古代的土地有阡有陌,划分成了井字形状,所以叫井田。在农业社会,土地是人民的命根子,古制八家为一井,所以,井字就引申为家乡、乡里的意思。背:就是背向、背对,所以就引申为离开的意思。圣经多处也说起有井的地方也有田(创29:2,民21:17),创世纪记载神在造人前,就有田的存在(创2: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田里的出产(创3:18)。而且田地是人们的资产之一,可以用来买卖、置换。(创23:9,利25:31,耶32:43)。

为何背井离乡

无论哪个制度下的社会,社会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口是具有流动性的。在现代社会,人们远离家乡有许多的考虑因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1、经济因素,比如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内地的人到广东、江浙一带打工,因打工所得的报酬比自己在家的丰厚许多。2、政治因素,比如古代开垦边疆的迁移,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等。 3、社会因素,如某地社会动乱,发生战争、饥荒等。4、国家政策,比如某地有好政策吸引了人口往那地去。5、自然环境因素,比如有些地方气候适宜,山清水秀,或者有些地方物质丰富,交通便达,就有人喜欢到那样适合自己的环境去生活,如美国南部的阳光地带吸引了很多人南迁,也吸引了很多新兴工业在南部的布局,从而形成了美国三大工业区之一--南部工业区。

旧约以色列人被神从万民中拣选出来,成为祂的子民,他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就是牧放牲畜,属于畜牧业(创13:8,29:9),这样的职业就决定了他们基本不能在一个地方完全固定下来,长久居住,而是从一个地方往一个地方去,人是随着羊群牛群移动的。等以色列人在埃及满了400年后从埃及上来,带着众多的羊群牛群到旷野,一方面为着自己的需要,但更多是为着献祭给神。他们在旷野漂流,没有固定的长久的住所。虽然如此,他们却能够有合乎天上样式的祭祀和敬拜,为着神的见证,维持神的荣耀彰显。

在新约神的子民,神要他们在一地一地建立神的见证,设立金灯台;神所赐的有些是使徒,有些是申言者,有些是传福音者,有些是牧人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目的是为着职事的工作,为着建造基督的身体。有恩赐者如使徒等几种工人多半时间是走动的,不应该固定在一个地方。这些人不应该在一个教会中长住,乃该从各地召会中出来,到各处尽职。

不是成为工人的信徒在一个地方上多半是长住的,不应该四处闯荡,游走四方。在旧约神的子民每位都有自己的宗族和家室,各归各纛,不是随便东奔西跑的;新约的我们更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我们不能成为流荡的星(犹1:13),而是要成为主手里握着的七星(启1:20,2:1),成为神殿中的柱子,是不能随便出去的,也是出不去的(启3:12)。

但主在升天前的吩咐,要我们往普天下去,传扬福音使万民做主的门徒(太28:19)。当时在耶路撒冷的教会,信徒人数有好几万,多半为律法热心,神允许环境兴起,迫使众多门徒四散(徒8:1),往各地传扬福音,表面是为着躲避逼迫,实际是神催逼他们往各地去见证福音,传扬基督。在犹太地与撒玛利亚因着他们的传扬都有了门徒(徒八1,4),在使徒行传十章一节至十一章十八节,路加记载福音也藉着彼得扩展到了外邦地。十一章十九节的记载接着告诉我们,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人,直走到弗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在那里就有了召会。所以,在安提阿等处的召会是藉着耶路撒冷产生的。他们不仅仅是为着逃难或生计,更是往各地去栽种召会树。

不仅如此,他们得着圣灵降临在身上,得着神圣经纶的能力,就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了主的见证人(徒1:8)。后来又借着门徒与保罗前往外邦,将福音传开来,于是腓尼基、居比路、安提阿、以哥念、腓立比、帖撒罗尼迦、雅典、哥林多、罗马等一地一地都产生了基督徒,主也确实藉着他们将福音带到居人之地,随之召会就扩展到了欧洲。

背井离乡为着福音

早些年,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很多圣徒家里生活困难,经济收入微薄,只能一家子勉强维持生计。稍有经济头脑者就想方设法要改变这种苦况,寻求较好的物质生活,于是乎就四处借贷,举家搬迁或只身前往他乡,主要是往城市或经济较好的地方,投资或开店,或办厂,或经商。那时候离开自己的家乡主要是为了改变窘困的生活状况。在当时,这样离家出外寻求较好的物质生活被多数人看成是爱世界的表现。

如今,圣徒背井离乡在外工作,有的是为了想得着比家里较丰厚的物质需求;有的是为着子女的前途打算,毕竟在城市里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好;有的是在外地读书受了大学教育,因为老家没有较好的就业或创业机会,就留在外地工作、打拼;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出外工作、就职、创业,都应该为着教会生活和基督身体的建造。世人出外拼搏为着是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名利双收,出人头地,而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寻求所谓地上美好灿烂的前途。当然,如果我们没有经历价值观的改变,我们和世人的追求就没有两样。若是这样,那我们实在是爱了现今的世代,有如当时的底马离开保罗往帖撒罗尼迦去了(提后4:10)。

我们应该知道,有一种的离家是神所称许的,那就是带着福音使命到人群中去,甚至到未有听见耶稣基督的地方去;如果我们有一定的负担和真理装备,有了福音的火,为了福音的需要,答应神的差遣,主动移居到外地,这是很有价值的;为了使教会能够扩展和繁殖,在教会中我们必须是有积极向上的心和开拓进取、开疆扩土的灵。无论我们带着什么职业,在什么工作场所,应该带着这份福音荣耀的使命和托付,将基督分给身边的人;当然,我们如果受神差遣前往外地移民传扬福音,这也算是神经纶之轮子的行动,这需要我们在神面前多有等候,多有寻求,得着神的引导。因为属灵的事需要时间,就像摩西要看见异象,必须花四十昼夜在山顶上和神面对面,于神的荣耀中得着关于神建造的蓝图。

从基督升天到今天近二千年了,地上所发生最大的事就是福音的传扬和召会的产生。国度的福音传遍天下,然后末期才来到,福音要达到居人之地,需要有人前往宣扬,西教士离乡背井,远渡重洋作什么?传扬基督,建立教会!在主的行动中,我们中间有许多次的移民开展福音的见证,这样的行动使教会得以拓展繁增。至终,主的行动开展到了海外,遍布全球。 

被迫背井离乡

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人们在战乱中为保全生命,四处躲避,颠肺流离,无家可归。战争带来了的副产品很多,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饥荒和死亡,历史上也有许多次大面积的饥荒,那种场面可谓哀鸿遍野、饿殍满道;即使在现如今人类文明普遍存在的社会里,因为气候、人为、政治、战争、内乱使得某些地区的人民还被饥荒所困扰、吞噬,到处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饥民相食甚至横尸遍野,惨祸不断。启示录向我们启示,在四马奔腾竞赛中,白马总是领先跑在前头,福音的传扬、白马上的那位已经完全得胜(启六1-8)。在其它三匹马横行霸道、到处肆虐使得人们无处躲逃,战争、饥荒、瘟疫、死亡等灾难骤然临到居住在地上之人的时候,作为白马上已经和主一起得胜的我们,是否为着这群人的灵魂和主一起去见证主的得胜?是否愿意传扬这已经戴上“基督的荣耀”为冠冕的福音(林后四4)告诉他们,主耶稣就是我们人生的保障,能够给予他们永远生命的盼望?

主耶稣出生后不久,为躲避希律的索命追杀,父母亲约瑟和玛利亚带着祂逃到埃及,居住在其中,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这段在埃及居住的具体时间有多长,只说直等到希律死后才从埃及上来住在加利利卑微之城拿撒勒,这种的离乡背井算是一种逃难。即使是处在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里受其欺辱迫害,我们不愿反抗也无意与其敌对,但我们可以逃开;主也曾告诉我们,我们若在这城受到逼迫,可以逃到别城去(太10:23)。

400多年前,有一班英国只要主和神的话的清教徒,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势力的残酷迫害而逃离到了美洲;当时很多基督徒在本地遭受逮捕、酷刑,宗教审判,被逼无奈,他们只得想方法逃脱,1620年9月,著名的“五月花号”轮船载着一百多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这班基督徒专诚感恩、严格律己、敬神爱人的信仰奠定了美国宪政的基石,开启并创建了社会美善之秩序、公正之公民政体以及值得普世效仿之社会典范;美国初期的迅速发展,直接得益于清教徒的信仰情操;他们影响了后代的美国基督教文化和文明社会发展,改变了这一块土地的命运,甚而改变了这一个世界的命运。

圣经中背井离乡的例子

亚伯拉罕

当亚伯拉罕还住在迦勒底吾珥事奉偶像时,荣耀的神向他显现,呼召他离开父家、本地和本族,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徒七2-3)。神拣选亚伯拉罕的最终目的有三件事:(一)要他往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二)要他成为大国,作神的子民;(三)要万族因他得福。这位被称为神的朋友的亚伯拉罕也有软弱,因遭遇饥荒或困苦曾两度中途拐到表征世界的地方去,一次下了埃及,一次去了非利士地基拉耳人亚比米勒那里,寄居在那里,两次都是为了自保而撒谎,并不光彩。但至终他被神带到正路上,在迦南美地建立神的见证,神也赐给他很多的祝福和物质的丰富。

雅各

年老、眼睛已经昏花的以撒,看不见眼前的世界,给了雅各有可乘之机。母亲利百加听见了以撒和以扫的对话,安排雅各冒充以扫拿着她做好的美味去见以撒索要长子的祝福。雅各的欺骗甚至让以扫不顾兄弟情义欲置雅各于死地而后快。雅各逃亡哈兰的路上,梦见了天梯,耶和华神通过梦境向他启示神建造的异像并让雅各亲自经历神的同在;他心里因为骗取祝福的事情而仓皇逃亡或许闷闷不乐,孤身无助、寂寞伤感的他独自露宿于野地,​耶和华神竟然来向他显现;雅各将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作纪念,在上面浇油,表示把自己分别为圣献给神,并给那个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又和神许愿,为了保证自己的衣食无忧和前程平安,他把自己的衣食需要放在首位,以自我为中心,和神谈条件,讨价还价,对神的爱是有条件的。在母舅拉班家里20年之久,受尽拉班多方多次的欺诈压迫,日子虽然凄苦,但神没有亏待他,在他逃离拉班的时候,带回许多的物资、妻儿、仆婢、牛羊,再后因着神兴起环境的对付,最后他回到了伯特利。伯特利就是神见证的所在。

约瑟

约瑟离开父亲的家背井离乡来到埃及,是因为哥哥们的恨恶把他卖给人,约瑟辗转被卖到埃及法老护卫长波提乏的家里。神的同在使他智慧超群,他所做的凡事顺利;虽有一些波折和难以忍受的境遇,但神在他的遭遇里与他同在,解了法老的梦,后来被法老提拔官至埃及宰相,被派管理筹办籴取全埃及的粮食,使父亲雅各和兄弟们的性命得以保全。再后雅各全家下埃及,在埃及生养众多。但神却愿意祂的子民离开埃及,回到美地,至终,神兴起摩西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出来,约瑟的骸骨也从埃及被带上去。

虽然在埃及里神的子民众多,但不回到神所应许的美地,神的愿望就无法得以满足;从某一面意义来说,以色列人在埃及,是全体神的子民落入世界系统里背井离乡在埃及为法老打工,建造积货城;长此以往,神的见证何在?神的彰显何在?神的目的是要全体子民都从埃及出来事奉祂,建立神荣耀的见证。

拿俄米和路得

以利米勒带着妻儿从犹大的伯利恒偏离到摩押,就是神所弃绝并定罪的乱伦之地,摩押是罗得因乱伦所生后裔之地(创十九30-38)。这地的民因其先祖乱伦(申二三2-3),且因其恶待以色列人(4),而不得入耶和华的会。摩押也是拜偶像之地(士十6),神永不许可以色列人在一生的日子为他们求平安求兴旺(申二三6)。以利米勒离开美地,是由于美地遭遇饥荒,缺少为着生活和满足的生命供应,这是神的惩罚(利二六26,结十四13)。祂断绝他们粮食的供应,允许饥荒临到祂的子民,借此严厉的惩罚他们;因为他们离弃了祂作他们的源头和丈夫,转去随从偶像,祂就任凭他们到偶像那里得食物。结果他们从神得不着食物,从他们淫乱的非法丈夫也得不着食物。得一3和五节说到神惩治以利米勒家,结果死亡临到他自己和他两个儿子。剩下拿俄米为寡妇,带着两个儿妇住在异邦,这是以利米勒偏离神永远经纶中之安息的可怜结果。这种的背井离乡是弃绝了神的经纶之安息,其结局我们用悲惨或凄惨来形容并不为过。

后来拿俄米听闻神厚待以色列家赐粮食给他们,拿俄米就从摩押拜偶像之地回来,回到犹大以马内利之地。路得决意与拿俄米同行同在,路得所拣选的目标,乃是与神的选民一同有分于对基督的享受;她甚至成为将基督生到人类中的一位重要先祖。对于路得来说,从自己家乡摩押地来到犹太地也是背井离乡,但她的选择却是完全正确。摩押寡妇的定意和拣选是为着神和祂的国,为着完成神关于基督的经纶。这是神显明祂何等的怜悯!

期待更美的家乡

古诗有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描写离家旅人凄凉凄苦的心境,好一副悲凉情景和意境。古往今来,无论何人,若长期离家在外,便顿生思家之情;今天又有多少人在离乡背井,揣着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化不开的乡愁,在外漂泊劳碌。思念家乡的情绪总在我们的心里难以抚平,但我们却有一个更光明的家乡,一个更荣美的地方,就是我们所共有的属天家乡。

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被咒诅的拜偶像之地,过了大河,就是伯拉(幼发拉底)河,(书二四2~3,)到了迦南这蒙福的美地。然而,他没有在此定居,反倒像旅客,甚至像放逐者,亡命国外者,寄居在应许之地,羡慕一个更美、属天的家乡,(16)寻找一个自己的家乡。(14)这也许含示他已预备好,过另一道河,从属地的一边过到属天的一边。以撒和雅各同样跟随他的脚踪,俱各住在帐棚里(十二8,二六25,三五21),住帐棚乃是宣告他们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在寻找一个更美的家乡,在地上生活如同客旅和寄居的,等候神所设计、所建筑的那座有根基的城。

今天我们也是被主得着,奉献一生为神而活,在地上作寄居者、无所羁绊的客旅,如同亚伯拉罕一样,盼望得着那更美的家乡。在那里,地上所有的工作已经完成;在那里,没有孤单、寂寞、离别,没有酸楚、伤心、流泪;在那里,却有无尽的喜乐,无比的荣耀;在那里,我们要和我们的主、我们的亲人永不分离。盼望那日快显! 

(作者:生命园)

本文链接:http://www.jdt365.net/post/1059.html
「仅供阅读参考,引用请注明出处」

美地之声 > 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