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jdt365.net 简体繁体

《你所不知道的倪柝声》之四 少年倪柝声

1903年倪柝声出生后即由父母受洗入卫理公会(美以美会),1910年倪柝声随父母回福州定居。

一、学贯中西

倪柝声少年时代,家境十分优越,他曾说:我们的家庭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但是民元之后,父亲以其革命历史关系已经接近了资产阶级统治阶级。倪柝声回到福州后,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父亲倪文修对子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仍请多位前清举人为家庭的子女们进行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启蒙教育,他曾回忆说:“我最初几年所进的是私塾,先生们都是老学究”,由此奠定了倪柝声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根据笔者考证有了重大发现:倪柝声曾于1915年进入由爱国侨领黄乃裳创办的基督教福州青年会书院,1916年转入三一学院。

福州三一学院的前身为圣公会都柏林大学福建布道会创办于1907年的“圣马可书院”,校址设在现福州仓山区施埔。1911年因圣马可书院校舍狭小不敷使用,圣公会差会决定筹建新校舍,购入原俄国领事馆及其周围的4座洋房和周围田地作为园地,并将圣马可书院与1878年圣公会创办的“广学书院”、“桥南两等小学校”合并迁入新址,于1912年正式改名为“福州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三所学校合并后 “圣马可书院”改称“汉英书院” ( Anglo-Chinese School ),教学英汉兼用,8年制;“广学书院”改称“中学”,教学以汉语为主,6年制附设师范科,加读1年,其目的是为教会培养教育和传道工作的人员;桥南“两等小学校”则保留原名,6年制,高小、初小各3年。第一任校长万拔文(当时称总理),校长之下设主理,来必翰任汉英学校主理。

福州三一学院与上海圣约翰大学保持着紧密联系。汉英书院的七八年级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类似“预科”;上海圣约翰大学承认三一汉英毕业生的资格,可以免试升入圣约翰大学的三年级,因此三一学院成为圣约翰大学“联系”的学校之一。汉英书院顾名思义特别着重英语,“一至四年级用英语学习的科目有会话、作句、作文、默写、拼音切字、翻译、读本、文学等;五至八年级不论几何、代数、三角、天文、生理卫生、化学、物理、动植物学、历史、地理、簿记、圣经都用英语课本和英语讲授。”倪柝声曾回忆在三一学院特别注重英文的情况,“学校主要学科全部用的是英文课本,并且特别注重英文写作及讲说。例如许多学科都是一、二年工夫学过就再学别的。但是英文写作及讲说却是从第一年至第八年一直学不断的。不止在年数上是如此的长,而在每周所占的时间也特别的多。比如数学每周只上二课,最多的课也不过每周上三课。但是英文讲说却每周上五课,连上八年。”

倪柝声在三一学院学习成绩优异,他说:“我在校中是何等不得了的学生,同时也是了不得的学生。坏的方面,我是一个常犯规的学生;好的方面,神给我天生的聪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论文常是贴榜的”(三次见证)。

二、投身爱国运动

少年时期的倪柝声因受父母影响表现出很强的民族自尊心。作为基督徒世家,倪家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与西方传教士保持密切接触的家庭。倪柝声祖父倪玉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成为传教士的雇工,长期寄人篱下,也激发了其民族自尊心,因此,倪玉成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传教职业。

倪文修、林和平更是在一些基督徒爱国志士的影响下参加“同盟会”,从事推翻腐朽没落的清朝统治、振兴中华的革命活动,表现出极强的民族革命精神。倪柝声曾回忆说,民国初期,父亲倪文修曾三次与三个外国人打官司,“当时这是很少有的都打胜了。他说中国人可以让,外国人绝不可让。”母亲林和平“有一次参加外国人宴席被无礼责备为‘西崽’,她就推席不顾而回。她说对外国人绝不能失中国人体统。”父辈的民族气节对少年倪柝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倪柝声积极参与三一学院的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被三一学院学生推举为学生会副代表。他召集学生在汉英学校“演说所”听取福州城内学生代表传达北京郭饮光烈士参加游行请愿被军阀残杀的消息,组织“救国十人团”,将每餐吃饭前学生唱的宗教谢饭歌改成《国耻歌》,油印传单到校外分发,号召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并组织学生纠察队去搜查日货并要求学校停课进行活动。倪柝声说:“我自信我有高度的民族意识。我是学校中最反对(学校主理)来必翰及洋人最热烈的学生,(来必翰)甚至公开骂我作魔鬼。”因带头组织三一学校的“五四”学生运动,倪柝声被学校当局作停学一年的处分。

良好的教育使倪柝声学贯中西,为其日后构建系统化的本土神学体系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使其能自主阅读达秘、潘阳、宾路易、史百克、司可福等西方神学家的原著,并与中国文化融会贯通形成自己“耶儒互补”的神学体系。1938年倪柝声第二次出访欧洲时,以流利的英文在欧洲各地宣讲《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大受欧洲基督教界的欢迎,成为至今为止在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神学家。

而强烈的民族意识促使倪柝声走上与西差会分道扬镳,“反对任何教会倚靠帝国主义经济过日子,提倡不受薪给,乃是倚靠信心,不向外募捐,照圣经设立地方教会,各自独立,没有中央组织,不受任何人的辖制”,谋求中国教会自立的道路。

(作者:远方)

本文链接:http://www.jdt365.net/post/907.html
「仅供阅读参考,引用请注明出处」

美地之声 > 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