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会的教会观
地方教会的教会观
一、引言
地方教会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本色化教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地方教会扩展到世界六大洲,其教导与实行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但最受人非议的似乎是地方教会独特的教会观。地方教会的教会观符不符合圣经?是不是很狭隘?就像李健安博士在他的文章中所说的:“地方教会以宗派主义的精神反对宗派,因而形成了它们自己是最排他的宗派。”[1]华人基督教界著名的牧师唐崇荣也批判地方教会说:“造成信徒自以为义,排他性,不能与一般教会合一。他们把相对的追求之道,当作绝对的,用在批判其他教会。”[2]这两位著名的华人基督徒所言的是否正确?地方教会是最排他的宗派吗?他们为什么不能与一般教会合一?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圣经的经文和地方教会代表人物倪柝声、李常受的著作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文章来浅谈一下地方教会的教会观。
二、地方教会对教会的定义
地方教会根据“教会”这词的希腊原文ekklesia,明确指出教会不是一个礼拜的地方(建筑物),乃是基督徒的聚集。倪柝声在他的讲道里说, “基督徒的聚会是被召聚到主的名里。教会就是艾克利西亚(ekklesia),意即召出来的会众”。[3]李常受认为教会是召出来的会众、基督的身体、基督的配偶、神的家、新人,有宇宙一面的教会和地方一面的教会,而地方一面的教会用所在地的名称来标称,如耶路撒冷的教会、安提阿的教会。[4]
笔者通读新约圣经全文,没有发现有一处提起教会的经文明示或暗示教会是一个礼拜的地方,反而很多处经文都证明教会乃是基督徒的聚集(徒五11,林前十四23)。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的配偶、神的家、新人在以弗所书里启示出来(弗一23,五32,二19,15)。并且教会的命名乃是以所在地来标称的(启二1,8,12,18,三1,7,14)。
三、地方教会不认同宗派
基督教宗派众多,主要有路德宗、加尔文宗、圣公宗、公理宗、浸礼宗和卫斯理宗,并且大都标称自己为教会。地方教会却对宗派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偏离了圣经对教会的启示。倪柝声认为宗派是结党和分门别类。他说,结党和分门别类在今日的基督徒中间变得太平常了。[5]李常受认为,改革的教会否认了主的名,以许多别的名称呼自己,如路德会、卫斯理会、圣公会、长老会、浸信会等。以主的名之外的名称呼教会,就是属灵的淫乱。一切别的名,在神眼中都是可憎的。[6]
倪柝声与李常受这样不认同宗派,是太过严厉吗?笔者发现使徒保罗更强烈定罪宗派,他说党派(异端)是情欲的事(加五19-20),要拒绝分门结党的人(多三10)。
四、地方教会对合一的态度
对于教会合一的问题,倪柝声认为,有四种的合一。[7]第一种是罗马教的合一,这是在教皇之下的合一,全世界的众教会都变作罗马的分会,没有地方的众教会了。第二种是‘属灵’的合一,各教会里的属灵人来在一起交通,却是隔墙拉手。第三种是堂会主义的合一,仅仅是一个堂会内部的合一,不是真合一。第四种是教会在地方上的合一,就是一地一会,在地方上彰显基督身体的一,这才是真正的合一。李常受认为,教会乃是一元的,合一的本质乃是圣灵,合一是不可分的,特别不可因道理见解的不同而分。[8]
笔者查读圣经,发现合一的重要。基督在地上的日子,专门为合一祷告(约十七)。使徒保罗劝诫哥林多人,不可因主的仆人而分裂(林前一10-13),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3)。新约提到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众教会彼此是一,他们有同样的规矩(林前十一16),彼此效法(帖前二14),彼此供应(林后八1-4),彼此交通(西四16),他们在各自的地方上彰显基督身体的一。
五、地方教会接纳信徒的实行
地方教会不认可宗派,却认为宗派里的真信徒是主里的弟兄姊妹,应该普遍的接纳。倪柝声认为,一个教会在一个地方,就必须接纳一切主所接纳的人。如果不接纳主所接纳的人,马上就是一个宗派,不是一个教会。[9]李常受认为,公会中真正蒙恩得救的人,都是神的儿女,要照着神和神的儿子接纳,[10]愿和所有派别里的弟兄姊妹相交,但绝不愿有分于他们所在的任何宗派会别。[11]
笔者查读罗马书,保罗的确劝勉信徒要接纳信心软弱的弟兄(罗十四1),要照着神、照着基督接纳人(罗十四3,十五7)。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教会持守圣经里的教训为他们教会观的基础,坚持一个城市一个教会的教会观,不赞同基督教新教各宗派分门别类的作法,愿意接纳所有在基督里的真信徒,在地方上作基督身体合一的见证,不是“最排他的宗派”。
虽然目前基督教主流教派仍不认同这样的教会观,但基督教改革宗长老会的吕沛渊牧师在他的文章中肯定地方教会之教会观的价值:倪弟兄的中心信息‘荣耀的教会,圣洁没有瑕疵’,给动荡不安的中国教会,带来了极大鼓励与末世盼望。他的教会论也能帮助今日普世教会,免予近视与健忘之危害。[12]欧美神学界亦有人对新的教会观持开放的态度。卡维里在他的书中说,下一代的教会论将会是怎样的?特别在教会论方面,很少甚至没有先例存在。或许要留待在西方以外的神学家,在这事业上作我们的向导和导师。[13]
[1] 圣山网论坛提供,《倪柝声神学的评估与批判》。https://www.holymountaincn.org/thread-3267-1-1.html(2022年11月8日1am)。
[2] 归正福音提供,《13.问题解答》。http://www.guizheng.net/gaige/shenyuren/13.htm(2022年11月8日1am)。
[3]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十五册(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 1992),第三篇。
[4] 李常受,《生命课程》(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1987),第十二课。
[5]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二十册(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 1992),第七章。
[6] 李常受主译,《圣经恢复本》,启示录三章八节注 3(台北市: 台湾福音书房,2005),958。
[7]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十册(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 1992),敞开的门第二十四期。
[8] 李常受,《教会的见证与立场》(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 1971),第二部分第一篇。
[9]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十册(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 1992),敞开的门第二十三期。
[10] 李常受,《经历神生机的救恩等于在基督的生命中作王》(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1997),第六篇。
[11] 李常受,《认识教会》(台北市:台湾福音书房,1979),第六篇。
[12] 廖元威、吕沛渊等著;许宏度编,《属灵实际的追寻——从圣经、历史、神学看倪柝声的思想》(台北市: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03),186。
[13] 卡维里,《教会论:全球导览》,陈永财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