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会”与“教会”词义之别
许多人对“教会”这个词,比较熟悉。但对“召会”这个词,搞不清楚,不知其意,不知所指,甚有诸多误解。其实,召会即教会之意,只是翻译的问题,也有真理上的讲究,更有历史的原因在内。
一、“召会”的词意
一般人熟悉的是“教会”,而以“召会”代替“教会”,是有根据的,这并非是为了搞一个与众不同的翻译,也因这个字词本身与宗教无关。
新约圣经中关于“召会”这件事,第一次的启示乃是在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节。当主对彼得说,我要把我的召会建造在磐石上。“召会”这个词的希腊文乃是:ekklesia。这是由两个字:ek(从…出来)与klesia(呼召)组合而成,合起来就是蒙召出来的会众。所以,这个希腊字,是指在一城之内,所有召出来的会众。就是在平常老百姓当中,有一些市民为了某件特殊的目的被呼召出来,并聚集在一起。在新约时代,主耶稣和使徒们讲道,说到召会时,就是用这个词。
在旧约圣经里,由七十译士所翻成的希腊文也使用这个词来指:在许多以色列人当中,有一些人蒙了呼召,从群众当中出来,聚集在一起,担任某种特殊的职分。这个词有“会”的含意,却没有“教”的意思,并且的确是根据于“召”字。因此,根据希腊原文,与新旧约圣经的使用,这个词的意思应当就是“蒙召出来的会众”,简称为“召会”才是正确的。在翻译上,比“教会”更贴近原文更达意。
二、圣经中对“召会”一词的应用
在新约中,这个词出现115次;3次用来指以弗所城内的市政集会(徒十九32、39),1次指以色列的会众(徒七38),其余111次都是指神从世界中呼召出来(加一4),不再属于这世界(约十七14),而永属于主的一群信徒(约十七6,十28~29)。彼前书二章九节,形容这呼召为“召(希腊文:klesia)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
如果我们将圣经中的“召会”这个词的使用摆在一起,就会看见她并不是指建筑物的教堂,因为教堂乃是到第四世纪之后才有的;也不是一个宗教组织。召会乃是“基督的身体”(弗一23)。若有人得罪了弟兄姊妹,被一再地交通还不愿意认错,就需要告诉“召会”(太十八17)。保罗在信主之前极力逼迫基督徒,那是残害“召会”(徒八3)。因为逼迫,门徒四散,也将福音带到各处,在许多地方都有人得救受浸了,消息传到在耶路撒冷的“召会”(徒十22)。彼得被抓在监牢里,“召会”就为他迫切祷告(徒十二5)。所以,在圣经里,召会都是指蒙主呼召,从世人当中出来,并聚集在一起的信徒。
三、“召会”演变成“教会”的历史根源
那么,“召会”怎么会演变成基督教,而带进“教会”呢?这是在历史上,从第一世纪,召会就受到外邦君王的迫害,在前三个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召会一共受到十次的大逼迫,这就是启示录第二章中所说的在士每拿的召会所预表的。但是基督复活的生命胜过逼迫,也胜过死亡。仇敌越是逼迫,复活的生命越发显明,信主的人也越来越多。到了第四世纪,撒但改变了战略,干脆欢迎召会,藉康士坦丁接纳基督徒来败坏召会。借着康士坦丁的倡导和政治的影响,许多不信的人受浸,加入了“召会”,使“召会”变得畸形、庞大而变质,成了一个宗教组织,就产生出基督教,也将原先与宗教毫无关系的“召会”变成了“教会”。
后来,当基督教传到中国来,因为已经是一个宗教了,所以在翻译ekklesia这个词时,他们是照着宗教的观念,说这个“会”,乃是“教会”的“会”,尔后就变成为“教会”。当然,那时中国的字汇里,根本没有“教会”这词;乃是基督教的西教士,到中国来传道,翻译圣经时,所聘请的翰林、中国师爷,制造出来的。此乃将错就错(把召会演变成基督教,又把召会译成教会),一直沿用至今。甚至今天,有许多宗教的组织、联会或团体,也都用了这词。如佛教会、道教会、孔教会等。然而,若有人因不领会“召会”词义,而把使用“召会”一词的基督徒团体称作“召会派”,这是不对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对于基督徒,这乃是在真理上错谬地定罪别人为一个宗派。
四、《恢复本圣经》里对此词翻译所采取的态度
在地方召会里,起初弟兄姊妹仍沿用“教会”一词。但后来发现,“教会”一词,这“教”字用得不好;英文用“church”,有的字典说是礼拜堂,是基督徒聚集的地方;有的说,基督徒是一个团体,名为church。直到一八二八年,弟兄们在英国被兴起,由达秘弟兄领头,才清楚看见这个启示,并在他的圣经译本里,不用church,而是改用assembly,以指基督徒的聚集。美国灵恩运动兴起后,一九一五年,其中有一派也采用了assembly一词,称自己为Assembly of God,传到中国就译为“神召会”。
一九三六年左右,在北平由德国弟兄Henry Loak所带领,翻译新旧库新约译本时,也用“召会”这词代替“教会”。李常受既有此看见,就觉得这个翻译很不错。“召”字意为蒙召,召会就是蒙召的聚会,那也就是教会的本义。一九七四年,他开始主译新约圣经恢复本时,也把好些俗用而不合圣经原意的字眼改掉,如撇弃“教会”这个与宗教有关的、错误的翻译,更正为“召会”。此后,各城市由他所带领的基督徒团体,亦相继采用“召会”,并且所出版的书籍和话语,都改用“召会”一词。
“召会”这个词,本身与宗教无关。使用这个词,是要离开人为的错误,撇清宗教的瓜葛,恢复圣经中的真理。这不是在搞一个故意与众不同的翻译,乃是要恢复神所给人的宝贝真理。但这个词,不该被视为中文圣徒中分裂及分别的标示,只是对圣经原文的尊重,以及个人在主面前的领受。除去翻译、词义和真理上的讲究,弟兄姊妹亦可将其通用理解和领会。
五、重申并附注说明
基督信仰(Christianity)不应被称为基督教,因它不是宗教。圣经从未教导我们,主耶稣基督来世界的目的,是要在地上设立一个“宗教”,作它的“教主”,设立许多“教条”,“教”信徒严守它们来换取救恩;这是世界的宗教所教导和实行的。“宗教”教导我们行善来得救,但那本为善的主耶稣,替我们行善,为我们的罪而死,所以主耶稣不是“教主”,乃是“救主”;这是基督信仰与世上宗教的最大分别。我们所传的,不是一个“宗教”(religion),乃是一位“人物”(person);我们不是传教,而是传道(神的道 — 主耶稣基督,约一1、14)。信主耶稣的人,也不是“进教或入教”,而是归入基督的身体(林前十二13),归入主的名来聚集(太十八20)。因此,把ekklesia译为“教会”,会使人误解它是一般“宗教的组织、联会或团体”(如孔教会),但若译为“召会”,即指神从世界呼召出来的一群会众,是更适当准确的。因这既忠于原文又能达意,且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六、“召会”的两面
圣经教导我们这“召会”有两方面:宇宙性(universal)和地方性(local)。宇宙,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宇宙性的召会是指在召会时代(从五旬节至召会被提),神在所有的地方和时间,从世界中呼召出来的一群信徒;也可称为“普世性的召会”、“整体性的召会”,或圣经称之为“基督的身体”(弗一22~23)。
在召会的地方性方面,当这群信徒在某个时间和地方,被神从世界中呼召出来(即信主悔改)之后,按照圣经的教导,他们就该聚集在一起,归入主的名(太十八20)。在受浸后,以“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交通)、擘饼、祈祷”来聚会,表明他们是被呼召出来的一群(徒二42)。这就是所谓的地方召会(local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