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回年轻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句话虽是一位政治人物的竞选宣言,但也说出了今天普世教会的需要。特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到处充满着浮躁与焦虑。穷人如此,富人亦然,很多人整天奔波劳碌,但不知为何而忙,很多人已经拥有一生都用不完的财产,但内心仍然空虚,缺少心中的平安和幸福的方向,没有人生的盼望和动力。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为很多现代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若是长期以往又不能扭转这种状态,社会和国家将缺少前进的希望,教会也不例外,很多教会都得不到年青人,也留不住年青人,更缺少年青人起来服事,年青人不能,不敢也不愿承担教会的责任。
其实对于基督徒而言,真正的未来乃是在来世,他们的盼望乃是将来属天更美的家乡,但就着今天现世有形的教会而言,也有年轻人能否留得住,是否愿意参与教会事奉的问题,因为他们是教会未来发展的希望。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年青人起来担负责任是迟早的事,因此培养并交接给年青人势在必行,在当今中国教会老年化严重的情况下更是当务之急,再不培养年青人接棒对教会将是致命的危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会都出现了不少的波折和问题,其背后有深处的观念冲突问题,也有彼此都需要学习的属灵功课。
首先,青老交接是客观规律,也是教会发展的必须。因此宜早不宜迟,越早做交接计划越好。有一位企业家很早就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他在被采访回答原因时说,要趁着我还健在,年青人出错时我还有能力和时间挽救时就交接,到老了就来不及了。这是聪明的做法。有的地方长老同工是终身制的,甚至是世袭制的,这是不合圣经的,也很容易拦阻圣灵的工作。没有交接直接的后果就是越来越老旧,人数也会越来越少,甚至容易导致贪腐,形成小王国和土皇帝,教会至终也会没落消沉。而若有合适的交接,教会加进新鲜的血液,年青人有托付有想法有体力,教会就会富有生机活力,同时年青人又会得着年青人,教会也越来越新鲜有盼望。这些都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或者说也是神主宰的智慧安排。认识这些是青老交接的前提。
而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教会中的长辈,如果他们没有认识也不愿意交接其他人就没办法,只能仰望主。当然大多真实爱主的长辈都愿意教会后继有人,关键一是总觉得没有合适的人,二又不懂得如何培养交接。因为教会中年长的人经历比较多,看过的人与事经过的环境风浪也多,就容易形成自己的眼光,口味和风格,选材时自然会根据自身的背景和经验。这确实有需要,但因为时代在快速地往前,以前的经验和背景不一定就适合现在。很多教会的长老们因为不放心现在的年青人,就一直在教会中劳苦服侍,事事亲力亲为,什么事都握在自己手上,年纪越来越大,腰上的钥匙越来越多,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交接人手,最终教会只会走向没落。这看起来是在神的家很忠信,实则是很不忠信,因为把神的产业做没了。如果真正去看各地教会能培养的年青人其实并非没有,而是怎么培养的问题。很多教会都在期待着理想中面面俱到的人选,那都是可遇不可求,千年等一回,即使空降一个,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最实际的还是就地取材,因时因地制宜,如何把身边的人成全出来才是关键,而且自己成全出的人很快能上手,有生命上的牧养关系,配搭也能和谐甜美。而关于如何成全人,这是一个大的项目,需要专题论述,在此不细说。其中的重点乃在于供应,鼓励和题醒。今天在各地教会中人都是喜欢做教师,教练却很少愿做会做。教师有的是教训和要求,教练却是重在陪同和操练。其实两方面都需要,现今奇缺的更是教练。正如在教会中有爱也有成全,更缺的是成全一样。只有爱没有成全就是溺爱,而成全人才是对他真正的爱。教会中有些年长的,一味地爱,什么事都做好了给后人享用,年青人就成长不起来,也没有什么托付。有些年长的一看到年青人做错了或者有哪里不好,就批评定罪,年青人就灰心退缩,他受批评知道错了的同时负担也被打掉了,以后再叫他都害怕了,这都不是正确的路。在教会中年长的好处就是稳定,不容易出错,坏处就是因循守旧,意见多。
年青人也有他的难处,就是不稳固,容易骄傲也容易灰心,容易意气用事,考虑不周全。所以常惹得长老们不放心,一件事要千叮咛万嘱咐,年青人就会认为长老们不信任他。事实上年青人犯错是难免的,错了他学到的功课更多也更深。年长们的经验也是从年青时犯错中积累过来的。长老们若是要交接就要容许他们犯错,在和年青人交通清楚为什么要做以及如何做之外,就需要放手让他们做。年青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世界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大,教会若不能抓住他们,世界和罪恶就会把他们掳去,因此,对于稍微有点心的青年信徒教会就应该要尽力培养,鼓励并留住他们,给他们够多操练服事的机会,有心就会有路。年青人的好处就是,他们有想法,有冲劲,有新鲜的活力。特别在今天这资讯网络化,需求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有些年长的连现在年青人在想什么,在用什么都不知道,就更谈不上怎么去服事他们了。曾经要在QQ群里才能找到的他们,后来都玩起了微博,现在又都在微信圈里了,这些所带来的观念更新和思维方式,沟通方式的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若是掌握不了这些变化,服事教会的下一代就很难,甚至会被淘汰。当然,教会里不变的是真理和生命,年青人需要多追求真理,对付肉体,逃避青年人的私欲,追求生命的长大,这些是需要长老们多把握和掌舵的。同时,年青也没绝对的年龄标准,各地各民族不大一样,亚伯拉罕七十岁蒙召时还是年青人,撒母耳,耶利米从小就在神的家中尽职事奉,但各地总有相对年青的下一代,培养交接得好,就能生生不息。
总之,年长的有的是经验,年青人缺的是机会。教会如果要发,就要让年青人有更多的希望。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我们的服侍乃根据我们的所是,有的人能打江山却不适合治理,能受得了苦难的试验却通不过基督身体建造的试验。很多能绝对奉献爱主的弟兄姊妹却很少有生活中柔细的彰显,乡野和市井的格局就应付不了城市的发展,国家企业如此,教会也如此。要让一个企业基业长青,就需要有一个培养人才的机制,要使教会能生生不息,新鲜有活力,就要成全年青人来更多承担教会的责任。让他们找回对未来更多的希望!
(作者:Noah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