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倪柝声》之二 民国福州社会名流倪文修夫妇
倪柝声父亲倪文修,生于1877年6月22日。倪文修少时,其父倪玉成请名师为其进行中式童蒙教育,走科举仕宦道路,其后倪文修进入鹤龄英华书院接受西式教育。
鹤龄英华书院由美以美会于1881年创办,分为8年制班书院班和4年制英文班两种。倪文修入鹤龄英华书院的时间,并无明确的记载,但书院章程规定, “生童年宜十三岁以上,身家清白,子弟爱善,通晓汉文,可者着一妥保,方准肄业”,而西人讲的是周岁,故应为1890年。查鹤龄英华书院自1890年第一届毕业学生以来的历届名单,并无倪文修的名字,故其就读的应为8年班。
清朝末年,西方基督教会在华创办学校目的,在于以西式教育为手段,传播基督福音。但由于科举制度尚未废除,民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为吸引学生入学,早期教会学校多以科举为主。
1887年,《闽省会报》刊登的《考问英华书院报单》称书院有学生60余人,多欲速成,又不愿舍弃科举之路,因此书院考试“首先为诗文”。为适应中国人的需求,扩大生源,1903年《鹤龄英华书院肄业章程并学舍规定》要求,生童通论文、诗释、五经一二部本书注方可入学,甚至声称“官话为中国通行之语,不容缺少。并特聘真正官音一师,将各班每日课一点钟,以便后来官场应酬”。倪文修中学还没毕业参加科举考试,通过院试中秀才,获得出任官职的资格,又因精通英语,得到了在海关供职的机会,于1896年3月进入华籍关员中三分之一皆为福建人的潮(州)海关任职。(中西之间)
1899年,倪文修迎娶林和平为妻
林和平1880年出生在一个贫民的家里。生父因生活艰难,且有重男轻女之陋习,就将其送给在“福利公司”任经理的林姓富商为养女。林和平6岁时,经“福利公司”老板张鹤龄(美以美会信徒)建议,全家进教受洗。林和平曾回忆:“父亲跟了老板张鹤龄先生到美以美会去受洗,母亲与我就到圣公会受洗”(林和平《恩爱标本》)。此后林和平就近入乡间一基督教小学读书。11岁时,林和平进入毓英女塾接受新式教育,两个哥哥则与倪文修同校学习。1890年代后期,林和平为去美国学医,远赴上海中西女塾学英文。
1898年,倪家在为倪文修提亲数次无果后,托媒到林家提亲。1899年10月19日,倪文修与林和平成婚后,随即与倪文修南下汕头定居。倪文修、林和平夫妻共育有五子四女,五子分别为:倪述祖、倪怀祖、倪承祖、倪洪祖、倪兴祖。
倪文修每月虽有35海关两即大洋53元的薪水,但要寄给福州倪家25元,加上房租5元,月余23元。1901年1月,倪文修在潮海关由试用转为正职四等后班,月薪40海关两,1906年4月7日升职四段前班,工资增加到50海关两,同年又调高到 60海关两(《中西之间》)。但随着子女渐多,抚养与教育费用大增,加上倪文修身体欠佳,家庭的经济愈来愈窘迫。为解决财源,林和平在汕头靠父亲帮忙作抽纱生意,获利甚多,“培养儿女的费用就不困难了” (林和平《恩爱标本》)。
1908年底,倪文修调任苏州海关,林和平放弃汕头的生意,举家搬迁。1910年,倪文修的母亲因家中老少需要人看顾,要求其请假回闽。倪文修是个孝子,遂向税务司请假,举家迁回福州。
1911年4月1日,倪文修被福州将军朴寿委任为闽海关委员。闽海关委员是受福州将军委派督理海常关税务及鸦片厘金事务的代表,故1908年3月之前的闽海关委员、厦门关委员皆为满人出任,其后始有汉人被委任,倪文修即为清朝四名汉人闽海关委员之一。
回到福州后,在好友黄乃裳(美以美会信徒)的影响下,倪文修、林和平秘密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积极参与福建“同盟会”组织的各项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活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席卷南中国。在福建的革命潮流中,同盟会员倪文修、林和平积极参与,“我就极力帮助爱国运动。那时烈火炎炎,不顾生命,到处演说。自己先把首饰、金手镯奉献国家”(林和平〈〈恩爱标本〉〉),林和平因在辛亥革命中表现突出,闽都督孙道仁为她向北京政府申请到二等勋章。
1911年11月 10日,孙道仁以闽都督的名义委任倪文修为闽海关委员,主持接收福建省新旧各海关。为此孙道仁致函闽海关税务司单尔,“所有贵税务司辖下闽省新常各海关,其监督权归关务处者,今应暂归本都督监理;贵税务司并在各关人员前此对于清政府所负之责任,此后须一律改向本都督府所承担同等之责任。至各海关附设之官银号,其收课委员,兹特派定倪文修前往接管,并随同贵税务司会商办理各项榷务” 。11月 15日,倪文修与单尔面谈接收海关各项事务与税款,但单尔拒绝移交,倪文修接收海关的行动受阻。但在民国建立后倪文修继续担任闽海关委员,并在1912年1月24日至4月28日以及7月12到11月28日短暂兼任厦门关委员。1913年11月,袁世凯派李厚基挥师入闽,孙道仁被迫辞去都督之职,入京接受袁世凯的审查。失去靠山的倪文修,亦于1914年5月4日离职,进入了与闽海关业务联系极多的商船公会作事。
民国初年,随着倪文修在海关职位的升迁,薪酬不断增加,加之投资商船公会和水厂的丰厚回报,使倪文修家庭财富急剧增加,不仅能支持子女高昂的学习费用,而且有能力购置房产。倪文修先后在现福州仓山区购置了三处房产:一处在海关巷,房屋和空地的面积约有六百平方米;一处在中洲,房屋和空地的面积约有三百五十平方米;一处在玉林山馆,房屋和空地的面积约有三百平方米。
有关海关巷房产的具体地点,诸多有关倪柝声的《传记》认定为海关巷14号。但根据笔者考证,当年倪文修购置的房产准确地址为海关巷17号。1948年倪柝声在鼓岭设立“执事之家”的同时,将其父亲倪文修购置的海关巷也奉献出来,作为“执事之家”的接待处。在1948年倪柝声通函各地到“执事之家”参训的学员中就明确提到,“若对以上条件没有难处,就请复信到福州海关巷17号转鼓岭执事之家收”。1948年鼓岭第一期“同工训练”结束后,为扩大海关巷的接待规模,倪柝声请上海教会信徒、建筑工程师余道胜协助,利用海关巷17号的空地进行扩建,是为海关巷14号。1949年福州解放后政府对街区门牌进行重新编号,两处房产重新编号为海关支巷4号。
家庭财富的增长、倪玉成长期任牧师积累的教会人脉资源以及倪文修参加“同盟会”结交的民国福州官僚新贵,使倪家于民国初年跻身福州主流社会。此时,倪文修、林和平已成为福州城内的名人,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1911年林和平发起组织妇女爱国会,邀请孙道仁夫人为会长,潘寿松夫人为副会长,自己为总干事。倪文修、林和平还与福州基督教美以美会、圣公会、美部会三公会教会上层人士交往甚密。倪文修担任基督教福州青年会董事时,与张鹤龄、黄乃裳、黄治基、林步基等福州基督教界名流皆为好友。林和平则担任由〈〈美国基督报〉〉捐款、美部会为主负责监管的“基督报福建孤儿院”董事。倪柝声曾回忆,“我记得孤儿院院长夏师姑(夏咏美MISS HAITWELL)常到我家,与父亲商量筹款的人。”从林和平〈〈恩爱标本〉〉的自述中所体现的与她接触的教会重要人物有李长水牧师(美以美会兴化年议会)、黄尚泽牧师(福州美部会)、富雅各牧师、陈观斗牧师、叶英官牧师、王淦和牧师、许则周牧师(均为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等,并曾在福州美以美会天安堂务德部、祈祷部、召益会、德育部等教徒团体中任职。
(作者: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