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jdt365.net 简体繁体

寻访烟台地方教会旧会所遗址

2013年11月下旬,我里面渴望复兴,并感觉最好要出外走一走。最终我选择到烟台,因为烟台是李常受弟兄的家乡,也是他起初尽职的地方,我盼望那时感动李弟兄的灵,也能够加倍地感动我。而到烟台,有两个地方是我想去的,一处是烟台海边,另一处是烟台地方教会旧会所遗址。在那里,有弟兄姊妹接待我,并且我们次日去寻访这两处地方。

历史资料:

一九三一年八月的一天,李常受在街上走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念头,他在弟兄会里所接受的一切教训多半是道理。他想到他累积了多少知识,却又是那么死沉。虽然他从未回到世界,每周参加七次聚会,可他是那么冷淡不结果子。这时他经历了深刻且真实的忏悔。次日清晨,他爬到他家附近的山丘上,迫切地向主呼求并哀泣。以后每天早晨,他都到那里去祷告。从那天起,他也不怎么想说话,只想要祷告。这经历持续了好几个月,达半年之久。

一九三二年六月间,倪柝声访问烟台,及应邀对黄县(烟台附近一城市)南浸信会神学院的学生及会友讲道。从黄县回到烟台,倪柝声在李常受家住了两晚,他们就有了更多美好的交通。值得一提的是,倪柝声得着了李常受这一位重要的同工,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日子,影响李常受往后几十年在主里的道路。

在倪柝声离开的那天晚上,有位中华自立会的弟兄来请他去讲道,为了安慰他正在遭受大苦难的一位朋友。李常受告诉他,倪柝声已经上船走了。因为在七月间,天气炎热,李常受就建议那位弟兄到他家附近的海边坐坐。于是,他们就有些交通,李常受也照着圣经回答那位弟兄关于受浸和擘饼的事。讲到夜里,月亮挂在高空。那位弟兄说:“李先生,不要讲了,现在我请你作一件事,水就在前面,你给我施浸吧!”李常受说:“这个不行。我是个年轻人,怎么可以?”那位弟兄马上责备说:“你这个人,能说不能行。你刚才告诉我,什么人可以受浸,什么人可以施浸,什么时候是合式的,什么地方是合宜的,有水就可以了。现在我认为我应该受浸,我也认为你应该施浸。时候对,水也对,你却推辞。”李常受借口说:“我们跪下祷告,看看主怎么引导。”他一跪下去,主就说话。主说:“你看,这里有水,受浸有何妨碍呢?你没有去找他,他也没有来找你。他是来找倪柝声弟兄的,就这样到了海边,谈到半夜,有多方便?你不作,你真是错。”接着,李常受就起来,没有话可说,但他还是找了一些话推辞。那位弟兄却不容他推辞,坚持叫他为自己施浸。最后,他们两个人就穿着夏天的衣服,到海里去,李常受把他浸到水里。

真奇妙,他们两个人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讲,那位弟兄忽然说:“明天,我就到中华自立会,把我的圣经、诗歌拿回家,我再也不去那里了。我要到你家,就是我们两个人聚会,好不好?”李常受说:“好吧,我也不再到弟兄会去了,就在我们家聚会吧!”就这样,他们两个人开始聚会了。李常受所在英商仁德洋行里有两个同事,一个是他的同学,还有一个是他的邻舍,他们听见这事,也要求李常受给他们施浸,他不能推辞,就为他们施了浸。现在,他们就有四个人擘饼了。过了两周,有十一个人擘饼,再过两周,即七月二十一日,就有十四个人擘饼。自此,烟台的聚会就在这年夏天开始了,这是在山东烟台兴起的北方第一处地方教会。

去烟台海边,首先我们就到烟台山。烟台山,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山不大,现今已成当地的旅游景点,山上有丹麦、美国使馆旧址,冰心纪念馆,烽火台、灯塔等。我们上午到达时,这里已经是车水马龙。山外至今仍留有古建筑群,大多都成为商业店铺。或许,在那个年代,李弟兄常从这里经过,因为英商仁德就在附近的大马路上。至于他每天去祷告的小山丘,并非烟台山,而是他家附近的一个小山坡。但烟台山下的海边,必是李弟兄常去的地方。在这里,他第一次给人施浸,并不久开始有了聚会。

(英商仁德:1893年,英国基督教牧师詹姆士·马茂兰创办仁德洋行,这是英国人在烟台开办的最大洋行。大马路当时从事花边、绣花、发网贸易中外商行30多家,可谓工艺品一条街。街内还有商号、洋行、学校、医院、教堂等200多家,一度是烟台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大马路率先开行了烟台最早的公共汽车。)

下午,我们去寻访烟台地方教会旧会所遗址,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路线:烟台芝罘区,双合里路,直往里走到头(约300米),左拐,看见一面墙。我们最终所看到的遗址,远远望去,只留下一面墙。我们站在这面墙前,可以想象那个时代。

历史资料:

一九四三年,从一月一日起,烟台地方教会藉着李常受的带领,天天有特会,连续聚会一百天之久,有八百位信徒全人奉献。每天晚上还未到聚会时间,人就来了,都是流着泪,带着要奉献的东西来。主把每一家都对付得干干净净;在圣徒的身上,实在发生了一些奇妙的事。

那段时间的聚会很特别,没有讲什么专门题目,也没有专一的信息,每次开始都是大家祷告。有一天晚上,李常受事先没有感觉要讲什么道,但众人跪下祷告时,主的话来了,第一节是以赛亚书一章三节:“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接着又有一节,就是耶利米书八章七节:“空中的鹳鸟,知道来去的定期;斑鸠燕子与白鹤,也守候当来的时令;我的百姓,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法则。”主就给李常受负担讲这一篇道。等众人祷告完了,他就请大家读这两节圣经,并讲了短短一点话。

之后,一位青年弟兄发抖着站起来,说,今天他在家里和主交通时,主就是把这两节经文给他。他里头有负担,要起来作见证,但他和主讲理,说:“主阿,你叫我起来作见证,你必须感动李弟兄,在聚会中读以赛亚书和耶利米书这两处经文。”哪知在聚会中,众人祷告后,李常受正好说:“请坐!”然后大家读以赛亚书一章三节,他吃了一惊;接着又读耶利米书八章七节,因此他全身发抖地起来作见证。类似这样的事,发生很多,显明那时圣灵实在有权能。

在复兴时期的一个主日,大家要求按手祷告。烟台会所是长形的,两面都有走道。李常受和长老们跪在中间,人从两面进来就跪下,把头放在他们手下,一个接着一个,接受他们的按手,一下子就按了两百位圣徒。他们为这两百位的祷告,如同一个祷告,都是新的祝福,并且话满了权能,整个合起来就是一篇道。在那个祝福里,很多都是旧约、新约的典故,更奇妙的是,那些按手的祷告,有很多都得着了应验。

又有一次,李常受上台讲道。一上台他就祷告,大约祷告了半个小时。那次的总题是“震动”,那个祷告好像就在会所里震动,一直震动,震动到全场的人都站起来,众人大得释放,甚至高举双手。那种光景难以形容,与会者没有一个不落泪的。因着这个复兴,众人就有负担移民到西北,把福音带到西北,头一步是到内蒙、绥远。他们的行动是有步骤的,先从教育程度较低,作小生意、出劳力的人开始移民。慢慢的再移教书的、作生意的,然后是医生、护士。

三至四月间,第一批搭船移民到西北内蒙的,总共有七十位。这七十位每一个都不出路费,完全由教会供给。除了路费之外,还供给三个月的生活费。到达目的地后,前三个月有生活费;尔后,自己开始作一点职业。他们中最高的学历只有小学程度。然而,不到一年的光景,主就借着这些小学程度的人,有修鞋的、有出劳力的、有作小生意的,在那里兴起四十多处地方教会。第二批移民到东北鸭绿江下游地区的,也有三十位。

因着烟台教会的复兴,也有两批移民出去,就轰动全城,也立即引起日本宪兵队的注意。他们怀疑其中有政治企图,并派地下工作人员,伪装圣徒前来听道,为要调查李常受到底是什么人。这样调查达两三个月之久。对于他们的调查,李常受仍是继续圣徒的造就工作。然而,在五月的一个主日早上,李常受像往常一样,不到八点便到会所。他刚进会所的门,两个穿着蓝布大褂的人来了。他一看,便知道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作翻译的汉奸。之后,李常受被拘禁达一个月之久,期间经受逼问和拷打。但最后,日本人被眼前这个人征服了,认为他只是个懂得圣经的“耶稣迷”,遂将其释放。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面墙,我们也不知这面墙还能存在多久。可我们知道,李常受虽已离去,但他的职事仍在。正如倪柝声一样,他被主接去,李常受却说:“倪兄虽眠,其言不息;儆夫虽去,柝声仍鸣;直等晨星出现,夜影消散。”

倪柝声和李常受,这两位弟兄为着众教会都有他们的一份职事。并且,他们的职事,与使徒们的职事,并与主的职事是一。在倪柝声时代,有许多地方教会都是因着他的职事被建立起来;关于李常受的职事,他自己说:“我从没有说我的职事是独一的。我在我的著作里一再表明,当我们说‘那职事’的时候,我们是指新约的职事,而不仅是我的职事。如果我的职事是那职事的一部分,为此感谢神。”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今主恢复中的众教会,都是藉着他职事的元素建立起来的。阿门!

(埃辰,寻访于2013年11月22日)

本文链接:http://www.jdt365.net/post/1573.html
「仅供阅读参考,引用请注明出处」

美地之声 > 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