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jdt365.net 简体繁体

保罗与生命

我们现在要来看使徒保罗的职事在新约里的特殊贡献;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把许多点视为大家已经知道的。因为,我必须重复说,我们要来看的乃是他的“专特”职事,就是在我们的推论中“帐棚”所象征的。但我们这样特别来看他职事中关于团体一面的主题,并不是忽略了在别的事上所赐给保罗,那广阔范围的属灵启示,就如关于救赎的神圣计划,和个别信徒在基督里的长进等。

事实、信心与经历

保罗写罗马书不是要指示罪人如何进入国度的门,乃是给我们这些基督徒看见,神如何使这事成为可能的,以及我们进入以后的结果。为了这个目的,保罗在罗马书中着重的提到几个重大的主题:称义与成圣、从罪和律法得释放、在基督里永远的生命与在灵里的行事为人、儿子的名分与神的目的。我们在别的地方已经详细的讨论过这些主题(参看“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一书),在其中我们曾指出,我们对上述属灵事物的信心及经历,乃是根据于我们的眼睛被开启,得看见那钉死、复活并得高举之耶稣基督伟大的史实,同时也看见我们与祂同钉死、同复活、并同得高举的事实。神已经审判了我们的罪,把我们堕落的天性判了死刑,那判决已经在基督里施行在我们身上。我们得接纳进入祂的国,不是基于我们逃过了神的审判,乃是基于我们已在基督里受了审判,并且在祂里面复活,进入生命的新样中。基督的十字架是我们进入这一切的门路。

靠着那加力量者

保罗既立了这个原则,接着就用很生动的一章(罗马七章),把他作为信徒用自己天然力气来过基督徒生活的彻底失败,先摆在我们面前;然后再给我们看见他荣耀的发现(在八章所阐述的),就是“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可能过基督徒的生活。基督内住的能力——“在基督耶稣里生命之灵的律”——乃是超越过他肢体中罪和死的律。用腓立比四章十三节的话来说,就是:“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因此对保罗来说,基督徒的生活乃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神迹,是一种矛盾:那借重生栽种在里面的神圣生命,透过有意随从灵之人“必死的身体”照耀出来。“基督若在你们里面,身体固然因罪是死的,灵却因义是生命。”在我们往前来看保罗这位“织帐棚者”并他对神的家的领会以前,我们要停下来看保罗这个人,在他身上可以明显看见这种矛盾,就是“作凭据的圣灵”藏在“我们地上的帐棚”(林后五1~5)里,我们要从其中学功课。

保罗内在的生命和经历

关于使徒保罗,我要请你们注意他所写的哥林多后书,并请你们首先留意这封书信的特点。这封书信之所以特别,因为它发表了保罗内在的生命和经历。这是他最个人的书信——事实上是全部新约书信中最个人的;没有这封书信,我们将难以像如今那样认识保罗这个人。保罗并不想写这封信,但因着哥林多人的态度,神准许他写了;借此,神就让我们看见其他书信所藏匿的一些事。那些书信充满了教训,这封书信却揭开幔子,简要的给我们看见教训后面的人。其他书信把神的启示向我们陈明,这封书信却给我们看见神将启示托付给怎样的人。

信靠叫死人复活的神

我想,我们只要稍微思考,就能印证这事。保罗在林前一章说神拣选了“世上软弱的”,林后一章就给我们看见保罗身上严厉的事实,就是神加给他的软弱。在林前三章,保罗要求信徒合一,而林后一章显示,这位极力劝阻哥林多人分门结党的保罗,尽管遭受他们多方的拒绝,仍把自己算为他们之一。往后在哥林多前书,保罗严厉的对付过哥林多教会里一些混乱的事之后,就在十三章写下了他那著名的爱篇;但在林后二章,他解释前一封书信为何看起来这么严厉,他说:“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再往后在林前十六章,保罗劝他的受信者要实际顾到别人的需要;而在林后十一章,他让我们看见他自己在钱财的事上行事为人的秘诀。一个人若在钱财的事上不清楚,他就不能真正的事奉神,这是一个原则;一个错的人,在每一件事上都是错的。最后,林前十五章陈述了新约中论到复活最清楚的教训,这是最切合我们目前主题的;但在林后一章,我们发现保罗自己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

生命的职事

在保罗身上,道理处处都有经历为依据。不管今天的人怎么想,惟有经历,才能构成职事的根基。一个仅仅建基于理论的职事,只会引到贫穷;一个生命的职事,本质上是从经历产生的。哥林多前书论到恩赐和传讲,后书却与生命有关。因着基督的死在保罗身上作工,所以他有生命;因着他有生命,别人也就得着生命。哥林多前书的职事,以及他所有书信的职事,乃是基于哥林多后书里的这个人。现在,让我们往前来看,上面说到的这一切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已经指出的,那在保罗身上看似矛盾的元素。

保罗的两面

当我们仔细来读哥林多后书时,我们似乎遇到两个人:在自己里面的保罗,以及在基督里的保罗。那些观察他的人发现他是一个异于平常的人:见面的时候是谦卑、气貌不扬、言语粗俗的,但他却相当自信、勇敢、见识丰富,所写的信又沉重又厉害,他待人处事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因为他坚决的不再“凭着外貌”,只在基督里认人。就着里面的情形来说,同样也有这种看似矛盾的构成,就如他在几段经文里用到一些意味深长的字眼:“但”、“然而”、“虽然”,清楚的说出这点。他写说:“我们……的指望都绝了;”“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但……神(就是那叫死人复活的神)……安慰了我们。”

——节选自《这人将来如何》

本文链接:http://www.jdt365.net/post/1672.html
「仅供阅读参考,引用请注明出处」

美地之声 > 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