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的三次旷野
旷野是个分别的地方,也是一个试炼的地方,更是一个生命更新升华的地方。旷野远离了纷繁事物的搅扰和欲望,人情世俗的嘈杂与喧嚣,也远离了宗教与传统的古板和束缚,留给人更多独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常会带给人有更新的看见与启示。然而,旷野却也是风沙满天,两眼一望苍茫茫的地方,犹大地的旷野更是大而可畏.旷野常有猛兽出没,天气变幻无常,酷热寒霜,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要经历很多的孤单与无助,危险和痛苦,是一个极大的试炼和成全。
大卫是一个牧人也是一个君王,是一个战士也是一个军事家,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音乐家,他是以色列的第二个王,虽然他一生也曾犯过大罪,但因他关心神的家并尊重神的主权,他更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如此丰富而顺服的人,与他一生中三次旷野的经历很有关系。
第一次是在幼年时牧羊的旷野.圣经的着墨不多,但从他在扫罗面前自信的见证(撒上17:34-37),以及他击杀歌利亚的从容与练达可见一斑.他是伯利恒人,在父亲和哥哥的眼里是被藐视甚至忽略了的,然而旷野却成了他经历神最好的舞台,也是神训练他信心,爱心和勇气最好的场所,当世上没有什么指望的时候,神却是他最大的盼望.旷野把他训练成最好的牧人,保养顾惜他的羊群,遇到凶暴的恶兽还要挺身而出甚至为羊舍命,在多次与狮子和熊争战得胜的经历中他也被训练成了英勇的战士.正如诗篇二十七篇10节所说: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在孤单的旷野除了羊群单调的咩咩声之外,悠扬的琴声成了他最好的抒情方式,那是他向着穹苍之神发出的窃窃爱语,他的琴艺也在与神的倾心吐意中突飞猛进,以至王宫的仆人都有听闻并引荐给扫罗.试想对一个少年这是何等的人生课堂,本来是试炼的旷野对他却成了无上的祝福.相信日后大卫对百姓的爱心与宽容,在仇敌面前的毫无畏惧,遇事求问神的习惯,和诗篇里诗词优美的文笔都是在那时就被训练的.大卫被撒母耳膏立后,仍然在旷野牧羊,这段时间也是他学习忍耐等候,隐藏在神面前的时间。
第二次是在中年被扫罗逼迫逃难的旷野.撒母耳记详细记载了整个过程,然而他的心路历程却是在诗篇才可以了解.试想一个有着赫赫战功的将士,又是刚刚娶了皇帝二女儿的附马爷,正是人生得意之日前途无限风光之时,一夜之间竟落得逃难旷野的凄凉下场,在迦特王面前还得装疯卖傻,带着一批心里苦恼的,受窘迫的,欠债的躲避追杀(23:13),可谓凶多吉少.从诗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卫在逃难中的处境是何等困苦,为难,无助,不平,烦躁和害怕,诗中也写满了他对无故恨他之恶人的控告和定罪,然而更多的却是他对神的赞美和祈求,仰望和依靠.无论怎样的情况他还是抓住神信靠神,也两次不敢伸手加害神的受膏者.可见他在已过的路上,已多方认识并确信神的主宰.相信大卫的心是在这样人生的跌宕起伏中变得宽广了,对世间的荣华富贵也看得清看得淡了,在唉哼求问,赞美仰望的过程中也与神更亲更近了.这旷野的经历成为他登基做王前最好的预备.也成为他人生中极大的财富,当时那些在逃难中跟随的人,后来也都成了伴随他左右忠心耿耿的勇士。
第三次是老年因押沙龙谋反以致出逃的旷野.那是在大卫犯罪杀害乌利亚,受先知责备并且悔改之后,相信在一个经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老人的心里,剩下的只有宽宏与仁慈,所以比较起来,前两次的旷野的经历他是被动的,这次的旷野是他自己主动去的,而且他的表现也很平静并泰然,更多的则是谦卑和自省,所以他劝要跟随的迦特人以太回去,也能宽恕那恶语咒骂的便雅怜人示每,更会为死去的爱子押沙龙痛哭.并善待约拿单的儿子及厚葬扫罗和他的家人.这是他经历对付之后的安息也是人成熟之后的大度。
人的一生有时很需要经历一些的旷野,特别在这安逸之时浮华之世.远行,独处,静思,默想,会带来更多的沉淀,感悟和升华。保罗得着启示后没往耶路撒冷而是去了亚拉伯(加1:17),主耶稣出来尽职前也被引到旷野受试验,并且后来也常常退到旷野去祷告。旷野是一个试炼,常让人觉得可怕,就如旷野常是大而可畏,然而试炼却会除去金子中的渣滓,会叫金子的纯度越高也越来越宝贵.当然,在这之前需要有足够的根基和预备。
(Noah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