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jdt365.net 简体繁体

倪柝声的基督观概述(一)

副标题:兼论基督教神学在地方教会中的处境化进路

摘要

倪柝声在中国建立并带领地方教会时所处的是一个动荡时代。倪柝声使用了作者称之为去神学术语化的进路,来处理地方教会外部与地方教会内部的双重张力,并满足神学教育和信徒牧养的需要。本文尝试从倪氏的思想的角度,系统化的整理倪氏的基督观而还原其原貌。倪柝声的基督观对于基督的位格、神人二性、道成肉身、基督的意志、基督的十字架与基督的死、基督与圣灵的关系、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基督的再来提供了清楚的描述。倪氏的作品也涵盖位元格联合、同归于一、属性相通、道成肉身的目的、和信徒有份基督的生命和性情等重要的神学观念。倪柝声的基督观构成一个严谨的体系,是一个最大特色。倪柝声也·对各种异端基督观提出了批判。本文也根据倪氏的相关文献, 还原基督教基督观最为重要的《迦克顿信条》的核心部分,证明倪柝声的基督观乃是最经典的迦克顿式的基督观。因着当代地方教会教牧方面的需要,倪柝声的基督观论述中,应用神学方面的论述比例要远远高过教义神学的论述。

倪柝声的处境对其神学表述的影响

倪柝声1903-1972则于 1922 年与王载夫妇在福州开始第一次擘饼聚会。这次擘饼聚会不仅仅被视为第一处地方教会的建立,也被视为倪氏职事的起始。1一从 1922 年一直到 1952  4  10 日倪氏被捕的这 30 年中,基督教内部正处于自由主义神学Liberal Theology2、新正统主义Neo-Orthodoxy)和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的斗争中。3倪氏在 1924 年参与贾玉铭所办的灵光报的编辑工作时,受到了保守派基督教的影响4,接下来又接触到了普利茅斯弟兄会时代论代表的基要主义,并与内地会建立了长远的合作关系。5倪氏除了从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获得关于正常基督徒生活的帮助外,6也常常与内地会的西教士交流神学与属灵神学方面的问题。7以至于内地会撤离中国大陆的时候,把其在中国所有的牧养和带领工作都交给了地方教会。这使得地方教会成为中国基督教保守主义的代表。

倪柝声生于八国联军(1900-1901后第二年,而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得生则 1905 年过世于长沙。倪氏的一生也几乎完全与内地会网站OMF界定的固扩展时期1905-1951重迭,8并涵盖了近代中国脱离中古世纪式的农业 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所有的主要重大事件。9动荡的政治环境直接造成国民教育水平的停滞不前。根据《剑桥中华民国史》提供的资料,1933 年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总数是 7311 名,1934 年为 7552 名。(当时中国人口估计约在4.3-5 亿之间如此微不足道的数字使得中国人口在 1934 年,每万人中只有 0.88名大学本科教育程度的学生,如此低的比例根本无法应付国家的规模与发展。10 根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料》,这个数字到了 1949 年上升到 18.5 万人。即便到了 1982 年,中国男性的识字率约为人口总是的 30-45%,女性为 2-10%11给我们勾勒出当时在地方教会内部信徒普遍教育水平。在当时地方教会中,除了少数核心同工:如李常受(益文商专、俞成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江守道(东吴大学毕业、李渊如武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魏光禧(福州圣公会三一书院等因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可谓为当时的社会精英分子外,绝大多数的地方教会信徒的教育水平则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我们可以由此看见倪氏的听众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内地会为主(或西方差会的西教士:他们往往具有相当高的学历。以内地会为例,最有名的剑桥七杰都是当时剑桥大学的毕业生。

2) 聚会处内部的同工,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两类。倪氏的主要核心同工素质相对整齐,除了往往毕业于当时中国的大学外,某些同工具有相当的英文水平, 也有许多同工接受过神学教育(如湖北襄城的郭寿山12,可谓当时中国的社会精英。

3) 一般的听众的教育程度则更为低落。

倪柝声是一位教牧形的牧者,一生并没有撰写过任何系统神学的专著。 他的著作,包括《倪柝声文集》李常受编辑和《倪柝声全集》江守道编辑) 都是后人根据讲道听炒稿件润色而成。综合上述的背景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倪氏在当时带领聚会处时,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首先,他必须处理地方教会与当时的神学教育——神学系统的关系。如果地方教会向当时的神学界全面开放,引进神学教育系统或整个的神学体系,就必然要面自由主义神学化的危机——这不仅是地方教会,而是当时整个中国基督教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今日的地方教会也会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除了赵天恩牧师在中国福音会编辑的《台湾宣教 50 年》的结语中,清楚的指出倪柝声并不是反神学,而是反对自由主义神学外,13研究者也可以从倪氏在其著作中对所谓摩登派神学新派神学的批判得到印证。14

其次,倪氏在讲道的时候要面对教育程度两极化的听众:一个群体是少数受过高 等教育的社会精英;另一个群体是可能仅有基本,甚至毫无阅读能力的听众,他 们占了听众的绝大多数。以基督观为例:对于普遍具有大学教育背景的西教士和 中国本土的基督教精英而言,他们较为容易理解西方的、外来的、抽象并复杂的 神学术语及观念,就像位格、性质、同质、异质、位格联合、属性相通,等等。研究者当注意这些术语也往往为许多基督教历史中的神学家所抱怨,例如:约翰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1.13.3-5 就抱怨正统神学是不得已才采用位格和性质的语言。对于倪柝声核心的,受过西式大学教育的同工而言,他们因着西式教育的缘故,具有理解这些术语和观念的能力。然而,对于普遍教育水平低下的中国普遍信徒而言,期盼他们能够透过此类学术性的神学术语理解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观念无异于缘木求鱼。这个情况迫使倪氏需要寻找一种一方面能够同时能够涵盖教育程度两极化听众,又能够传递正统基督教信仰的讲道方式15,以奠定地方教会的神学基础和属灵传统。16

倪柝声在地方教会内部采取了一种去神学术语化的进路,就是:在讲述神学 观念的时候,剥去其神学术语的包装,而讲述其核心思想/观念。17以基督观为例, 倪氏认为神真理的中心,就是基督。神的中心,就是基督。18——这是典型以基督为中心Christocentric主义,所以,倪氏并不拘泥于名词、字句、方法或道理doctrine,教义,他认为,认识神的儿子(的位格才是重点。19因此,灌输关于圣经(或神学的知识并不是倪氏的主要关注点。20倪氏希望藉 此能够在戒除自由主义神学对刚诞生的地方教会的影响的同时,又能够在灵性牧 养和神学教育方面满足各种听众的需要,帮助信徒认识基督的位格,进而对基督 产生主观的经历,建立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从地方教会的宣教史来看,这种 神学术语化使得地方教会的教义变得非常中性,并提高其在不同文化和处境中 的接受程度,间接的促进了地方教会的全球宣教事工。21这个进路对整个中国教 会产生了以下二个影响:

1) 这种进路不但成为地方教会的传统,也因着倪氏的影响力,被大多数的传统中国教会所采用,作为面对,甚至对抗神学并神学教育系统,并塑造属灵传统的方法。

2) 想要在倪氏著作中寻找特定神学术语,或系统神学中某种特定之专文/专著的研究者往往错误的认为倪氏不但没有神学、不懂神学、甚至反对神学。这种忽视倪柝声思想中系统神学元素的看法,也往往使得许多研究者仅仅视倪柝声的神学为属灵神学22赵天恩牧师指出倪氏事实上因为反对当时的自由主义神学而反对神学教育后,立刻说:好像西谚所说倒掉洗澡水时,连婴儿也一起倒掉了。23

因为过去对于倪柝声思想的研究忽视了塑造他特有的讲道风格的历史背景,并倪柝声作品中对于神学的负面评价,造成研究者完全忽视倪柝声对于神学的正面评价:

对于神学的负面评价

对于神学的正面评价

你们的思想要受神的话影响,不要受更正教神学的影响。24

我们把所有的启示、解释,合在一起,分析清楚,来断定一个真理,这就是神学。正规的神学,就是要看见圣经里的真理。这个可以叫作教义的神学。我们这样去读,就能对圣经的真理有清楚的认识。25

道理没有多大用处,神学没有多大用处。光有圣经的知识有什么用?26

神的话有两个不同的范围,第一个范围是道理、神学的;第二个范围是生命、属灵的。这样分没有错。27

表一   倪柝声对于神学的两极化评价

若非深入研究倪氏当时所身处的大环境,就无法解释神学这个词在倪氏身上所展现出的两极化张力,也会导致研究者无法客观的分析并评估倪氏的神学思  想。而认为没有受过正规神学教育的倪氏不但反智,也反神学28

本文尝试突破这个以往限制里研究倪柝声神学思想的盲点,在传统系统神学基督观的框架与标准下,分析倪氏相关文字,并将倪氏的文字与相关的指针性神学家比较,以探索并还原倪氏著作中的基督观。本文采用的原始资料以台湾福音书房出版的《倪柝声文集》为主。 

三一神

倪柝声的基督观源自于其三一观。倪氏最为完整的三一观论述出现于《基督徒报第三期》的问答中。倪氏回应:“三位一体如何解释?神是一位呢,还是三位呢?”的问题的时候,非常清楚的指出:“神是三而一的。三而一的……综上以观,父是神,子是神,圣灵也是神。然而为何说三而一的神呢?……神只有一个,而父、子、灵,又都是神;既不是三神,则必是三而一的神。这个断案既不违反圣经一神的教训,又不取消圣子并圣灵的身位(即“位格”,下同,是最合圣经的……注:说三而一,更好于说三位一体。)”29倪氏上述的观点几乎就是奥古斯丁在其《三位一体论》1.47.-1.58中所谓:“据我所知大公教会中新旧两约圣经的注释者,论到三位一体的时候,都按照圣经教训人说,父,子,圣灵由于不可分离的平等和同一的本体乃是合一神;所以祂们不是三神,而是一神……他们听到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可是这三位一体不是三神,而只是一神。”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奥古斯丁采用传统的“三位一体Trinity”的语言,而倪氏更为倾向于采用“三一Triune)”的语言。倪氏的三一观剔除了奥古斯丁相关叙述中大部分的“神学专有名词”的同时,大体上仍然保持了奥古斯丁叙述的风格和内容。至于,子与三一神的关系,倪氏在《基督徒报(卷一》中说到:“神是三而一的,是一而三的。在这三一之中,圣子是第二位。30在《初信造就(下》中,他进一步说到:“这里不是说到父和子的关系,因父和子的关系是神格中的关系……在职份上、在神的安排即“经纶”上、在神的政治上,神是神,基督是基督。基督乃是神所差来的……基督本来是和神同等的,但是祂甘心乐意作基督,作被差遣的。神是高高在上作神,基督是被差遣来作神的工作。这是神政治里的第一件事。”31这个论到神在其救赎计划中产生不同位格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经纶的三一”)也与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论》1.13.30中所谓:“他们听到祂道成肉身,信祂是上帝的儿子;那就是说,他们接受祂是为他们的缘故成了奴仆的形像,比父小,因而相信祂照上帝的形像,是与父同等”的观点完全一致。32倪氏在同时仍在“素质三一”的基础上强调“本体合一”的观念,说:“神的儿子的本质就是神,神本体的表现就是神的儿子。”33

 

在同时,倪氏也强调三一神内住在信徒之中的事实。在解释罗马书五章十二节至八章时候,他说到:“基督住在我们里面是借着圣灵。这样内住的结果如何?内住的时间是同时……”34这个观点也可以直接与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论》1.9.19中所谓:“但当父和子与爱祂们的人同住时,难道圣灵被排除在外么?……经上既论到圣灵说:“祂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圣灵就当然不能被排除于那居所之外。”呼应。35倪氏虽然从未使用传统三一观之“素质合一(Unityof Essence)”(或“素质的三一(EssentialTrinity)”)与“位格分别(Distinction of Persons)”(或“经纶的三一(Economic Trinity)”)这类的神学术语,但是,他相关的叙述表明他的三一神观是正统并平衡的。

 


1 李常受,历史与启示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2005  3 月台湾初版),36-37 页;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十八册——讲经记录卷二台湾福音书房:台北1991  12 月台湾初版 79-80 页。

2 赵天恩、庄婉芳着,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 1949-997中国福音会出版部:台北 1997  10 月初版二刷Xv-xvi。林荣洪,曲高和寡——赵紫辰的生平及神学中国神学研究院:香港1994初版),19 页。

3 倪柝声与以下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和新正统派神学家们的生平完全重迭:哈拿克Adolf von Harnack, 1851-1930Charles Augustus Briggs1841-1913、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1884-1976Eduard Thurneysen1888-1974、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Emil Brunner1889-1966、田立克Paul Tillich, 1886-1965、托伦斯TF Torrence, 1913-2007、汉斯昆Hans Kung1928-)。

4 参考:倪柝声,讲经记录(卷二),75-75 页;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七册——基督徒报(卷五)(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1  12 月台湾初版),354-368 页。

5 《通问汇刊》和《敞开的门》两份刊物中大量与内地会有关的记录说明当时两个团体间有频繁的互动。借用内地会为通讯地址的例子有:河南福荣田,参考: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十一册——敞开的门(卷一) 笫四期(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 月台湾初版),64-65 页。借用内地会礼拜堂的例子有:浙江丽水,参考:敞开的门(卷一) 第五期,165 页。也有许多信徒从内地会转入地方教会。例如:淮安、孙家桥、和涟水就有这类记录。参考: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五——通问汇刊(卷一) 第七期 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 月台湾初版),181-186 页。甚至有整个内地会教会转入地方教会系统的情况。例如:浙江南溪1928 、葛岭1929 、蔡宅(1928)的聚会,参考: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二十五册——通问汇刊(卷二) 第十期(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 月台湾初版),53-56 页。

6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十三册——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月台湾初版),44 页。

7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得胜的生命(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 月台湾初版),154-155 页。

8 参考内地会OMF Internationalhttps://omf.org/hk/timeline/。台湾福音书房编辑的《倪柝声文集》则把倪氏的职事分为三个时期:1922-19341935-19421943-1952  三个时期,每一辑代表一个时期。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一册——灵修指微 编者说明(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12 月台湾初版),一页。换句话说,倪氏从出生到被捕这段时间,乃是跟内地会的工作在中国的坚固并拓展时期(1905-1951完全重迭。

9 这些事件包括:清末的革命运动(1894-1911)、清朝灭亡和中华民国建立(1912)、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1928)、中原大战(1929-1930)、抗战(1931-1937)、国共内战(1927-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与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0 [费正清着,费维恺编辑,剑桥中华民国史 1912-1949  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 1994 年一版一刷),448 页。

11 指的是基本识字能力。[]R.麦克法夸尔着,费正清编,张书生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命中国的兴起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2 一版二刷),194 页。

12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十册——复刊敞开的门(卷二)第二十三期(下)(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12 月台湾初版),51 页。另可参考: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十二册——属灵的判定与判定的实例:判定的实例(二,判定的实例(十四,判定的实例(三五,判定的实例(四八)(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3  12 月台湾初版)。

13 中国福音会,台湾宣教 50 年,中国福音学刊 第二卷 第一期(中国福音会:台北 2002223页。

14 例如:倪氏对自由主义神学否定十字架的批判可参考: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二十——这人将来如何(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12 月台湾初版),37 页。对自由主义的圣经有误之观点的批判,可参考:倪柝声,这人将来如何,84  。倪氏一般以新派神学登派神学称呼自由主义神学Liberal Theology)。

15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十四册——鼓岭训练记录(卷二)(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3 6 月台湾初版),49-50 页。

16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十七册——一般的信息(卷一)(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 月台湾初版),179 页。

17 例如:倪氏认为:说三而一,更好于说三位一体。倪柝声,基督徒报(卷五) 问答(二),69-70 页。

18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十一册——复兴报(卷四)(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月台湾初版),88 页。

19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十六册——中心的信息(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6 月台湾初版),67-68 页。

20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十五册——基督徒报(卷三)(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1 12 月台湾初版),209 页。

21 王实之、吴怡伶、周复初着,本土化亦全球化——倪柝声职事的本土与海外发展,林金水、郭荣刚主编,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初探(以琳:台北 2014),461-479 

22 参考:林荣洪,属灵神学:倪柝声思想的研究(宣道出版社:香港 2003)。吴东生, 属灵认知与属灵生命:倪柝声与灵修传统的对话(圣经资源:台北  2016),28.

23 中国福音会,台湾宣教 50 年,223 页。

24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二册——关于初信造就聚会、初信造就(上册)(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12 月台湾初版),24 页。

25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八册——读经之路、人的破碎与灵的出来(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2  12 月台湾初版),164 页。这段话可以被视为倪柝声对于神学的定义。

26 倪柝声,读经之路、人的破碎与灵的出来,180 页。

27 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二十五册——特会、信息、及谈话记录(卷五)(台湾福音书房:台北 1993  6 月台湾初版),95 页。

28 廖元威、吕沛渊 、许宏度,属灵实际的追寻:从圣经、历史、神学看倪柝声的思想,(华神出版社:2003 初版),13。陈济民牧师撰写的序中,一方面认定倪柝声反神学,但是又在同时承认(他却又一套自己的神学系统,而且以它为信徒培训的基础,非常注重教导。这就体现了大部分华人基督教学者在面对倪柝声的思想时的矛盾。

29倪柝声,基督徒报(卷五)问答(二),69-70页。

30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三册——基督徒报(卷一)(台湾福音书房:台北1991年12月台湾初版),146页。

31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四册——初信造就(下册)(台湾福音书房:台北1992年12月台湾初版),240页。

32[古罗马]奥古斯丁着,汤青等译,奥古斯丁选集(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05月一版一刷),58页。

33倪柝声,中心的信息,132页。

34倪柝声,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十八册——一般的信息(卷二)(台湾福音书房:台北1992年6月台湾初版),354页。 

35[古罗马]奥古斯丁着,奥古斯丁选集,49页。36倪柝声,读经之路、人的破碎与灵的出来,117页。 

本文链接:http://www.jdt365.net/post/887.html
「仅供阅读参考,引用请注明出处」

美地之声 > 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