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倪柝声》之十九 地方性的教会观
倪柝声的教会观,经历了从“教会荒凉”到“地方教会”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是随着地方教会运动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完善。1938年倪柝声发表《工作的再思》一书,系统建构起地方教会的组织体系。
教会的建立
“教会”一词,希腊文是ekklesia,意为“呼召出来的人们”,“教会”在圣经四福音书中出现过2次。倪柝声认为耶稣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所指的教会,是普世的教会,这是“神唯一的教会,是单数的教会。这个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耶稣在太十八17又说到“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此处“教会”则是指一个地方上的基督徒团体,这种教会“是一处一处的,乃是多数的。”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基督在地上的延伸。倪柝声认为,神今天的工作是以教会为中心,目的“就是要人归于祂儿子的名下,有分于祂儿子的生命,而作祂自己的孩子。神的目的就是要用这些人来加增祂的儿子,使个人的基督,能变成团体的基督。”
(一)使徒的职事
为建立地上教会,神特别拣选一批人去负责这项工作。倪柝声认为:“神所特别派人去作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职事。这一个职事,圣经称之为‘那职事,’以与其他的职事分别。”主将一班的工人“当作恩赐,赐给教会,来帮助、造就、建立教会,来特别为祂作那职事的工作。”倪柝声指出,圣经中有两种不同的恩赐。一种是教会团体从主那里所得的恩赐,另一种是个人从圣灵那里所得的恩赐。个人从圣灵那里得的恩赐,“叫我们在神面前,能事奉神,能作某种的工作。”耶稣基督给教会的恩赐,就是建立教会的四种人,使徒、先知、传福音者、牧师和教师。这四种的人可分为两类,使徒和先知是一类,传福音者和教师(牧师附)是另一类。使徒和先知“是直接从主来的,以非常的方式,来设立神天上居所的根基。”传福音者和牧师,“根据使徒、先知的教训来拯救人,来造就人。”
这四种工人中,使徒的职分最为特殊。使徒的意思就是“被差遣的人”,凡神所差遣的人都是使徒。使徒是“神所特派传福音、设立教会、启示真理、断定教义、定规制度、造就圣徒、颁分恩赐的人”。在教会中,使徒是一种的恩赐,但就使徒个人而言,因为得到神的差派,成为一种职分。使徒的工作不局限定于一地,而是四处奔走,他们的地位高于普通的先知和教师。
倪柝声认为耶稣基督就是神的第一个使徒,基督设立了十二使徒,为自己作工。圣灵又在十二使徒之外,设立了一批使徒。至今圣灵仍在拣选人作使徒,“圣灵在这地上有多久,就一直继续拣选使徒也有多久”。这些人“像十二使徒一样是使徒,不过他们没有十二使徒那一种特殊的地位而已”。那么如何认定使徒呢?倪柝声指出,是以工作的效果来证实神的差遣,“神有没有派人出去作使徒,乃是问他到一个地方,有没有果子” 。圣经中使徒不仅有大小之分及女使徒,而且在工作中是有组织的,“有团体、有按手、有分派,也有安排、有调动、有打发”。使徒是一个属灵的团体,有属灵的权柄,在工作中因为职事不同,所以一方面顺服主,另一面彼此顺服。
(二)教会的设立
在使徒外出履行职责,建立教会方面,在安提阿的教会是一个典范。 倪柝声指出,在安提阿的教会,是圣经里教会的典范,“基督徒的性质,基督教的特点,是特别在安提阿显明的”。安提阿“是站在教会的地位上来打发使徒,也是圣灵头一次正式的拣选使徒,所以在安提阿模范的教会中,这次打发使徒是一个顶要紧的模范打发。”
使徒外出工作的原则是“圣灵呼召,教会派遣”。圣经使徒行传记载(十三章一至三节)“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就是巴拿巴,和称呼尼结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并扫罗。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倪柝声指出,使徒资格的取得,是得了圣灵的呼召。“这里的禁食,不只为要知道神的旨意,也是为着前途的艰难。这里的祷告,不只为要遵行神的旨意,也是为着前途的恩典。这里的按手,像旧约的按手一样,是表明同情,是表明联合,是表明盼望前途通达。头一次,圣灵差遣使徒是这样差遣的,照样,今天圣灵差遣人,也必定是这个原则。”
倪柝声认为,圣经里从来没有一个使徒长住在一个地方,管理一个教会的事。使徒外出传道的唯一特点“就是在他的脚上有尘土”,他应该在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地点传教,第一次出去是设立教会,第二次回来是坚固教会,并在每一个教会里“选择比较长进一点的、稳重一点的、属灵一点的、负责一点的为长老”。长老不是“工人”,是有职业、有家庭、有名声的平常信徒。长老负责教会事务与灵性工作,概括来说,“就是照管、牧养并教导。”因为神“要在教会中彰显权柄的缘故,神就在各地的本地教会中设立长老们来代表神的权柄”。所以,“不管有的长老代表得好不好,每个基督人,总当因为权柄是出乎神的,而顺服长老。一切不服教会中权柄的,他就失去他作弟兄的地位。”(以上两则引文出自《聚会的生活》)
工作与教会
倪柝声指出,圣经记载有关在安提阿的教会第一次派遣使徒外出传教的范例,说明工作与教会的性质完全不同。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作与教会的关系。
一方面,工作的责任属个人而非教会。“工作”是神呼召使徒特别承担的在各地设立教会的责任,所以使徒可称为“神的工人”。使徒工作性质是个人的,工作范围是超地方的。倪柝声认为,神之所以把工作的责任托付给使徒,就是要保守地方教会的性质。如果一个地方教会管理其他地方的工作,那么地方教会就变成非地方教会了。倪柝声说:“神不肯让一个地方教会,失去她地方的性质。神只许可教会管地方里的事。神不许可地方教会管理地方范围之外的工作。工作的责任,是神托付使徒的,是超过地方的。所以圣经里的长老,从来只管地方教会的事,不管地方范围之外工作的事。因为神所召人去特别作的工作,其正式的责任乃是私人的。”
倪柝声认为,虽然地方教会应从经济上尽力帮助使徒及其工作,但使徒外出从事任何福音工作,应当自负经济责任,依靠福音养生,即“以信心祷告得着神的供给”,“神定规要听你的祷告,要感动弟兄的心,用馈送来补足你的需要”。但依靠福音养生,要避免受人支配。因为“经济如果不能倚靠神,工作就也不能倚靠神,钱是会支配人的”。因此,馈赠的性质“是无定期、无定数、无责任、无勉强的。乃是信徒的心被神所感动,因而将养生之需,拿来送给神的工人”。工人“虽然从信徒手中接受馈送,但是,他们还是仰望神的。他们的心乃是信靠神,他们的眼睛乃是仰望神”。所以对于信徒的馈赠,“凡一切是给我们个人的,我们就可以收用;如果是为着工作的,我们个人就不可用,只可用之于工作”。同时使徒之间在工作中要彼此照顾、彼此帮助,如果“一个工人,只会从别人接受,不会送给别人,就是一个最卑鄙可耻的事。神理财的原则,是‘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林后八15。)谁要多收,谁就当作一个无余的人。多收的人当作无余的人,少收的人才会作无缺的人。”如果在信心上没有准备好,宁可带职事奉神,即“亲手作工”。
使徒可以接受邀请到外地的教会开展工作,但工作结束必须离开;或者使徒可以得到神的启示到外地传教,但必须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作工,自己负工作责任,使徒离开,工作结束。如果使徒有了神的启示,要到某地去作工、去传福音、去讲道,但遭到该地的教会拒绝,工人要尊重当地教会的权柄,绕道而行。使徒“如果清楚实在是主的旨意,教会实在是错的,你如果要遵守主的命令,你就可以不顾一切到那个地方去租房子作工”。但“如果地方教会,有几个人接受你所传的真理,这几个人,仍是要在地方教会中。他们可以用属灵的教训,属灵的能力来得着人。他们只能以属灵的道理,属灵的果子来感动人,而永远不能用其他的方法来分化神的孩子。神的教会,是地方的。我一直说,神的教会,是以地方为范围的。记得这个,就能免去许多的宗派。”
另一方面,工作的结果属教会而非个人。倪柝声指出,“工作乃是帮助地方教会的。使徒传福音,得了人,要交给教会。使徒若作一点栽培的工作,叫信徒得着益处,也是为着教会。工作的目的是结了果子,都交给地方上的教会。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是为着地方上的教会,一点不是为着自己的”。所以使徒自己的手永远是空的,“如果藉着果子另立‘教会’,这是圣经所不许可的。一切的果子,都是为着帮助地方的教会。不可立任何团体来代替教会。无论多发达的工作,神不许可它们代替地方教会。什么时候以工作另立一个‘教会’,就起首建立宗派了。”
此外,使徒到一个地方传福音、造就信徒之外,还应当到地方上的教会去参加聚会。倪柝声指出:“一个地方一有教会,我们自己就也不过是地方上的弟兄,所以我们要去和他们一同聚会”,并且在聚会中如果开口说话,是以弟兄的资格说而不是以使徒的资格说。
倪柝声认为,西方差会到中国传教的主要问题就是将工作成果占为已有,“把得救的人加在他们差会里作一个差会的会员。所以结局,他们的差会就变作一个大团体,就没有地方的教会的存在了。因为没有地方教会的缘故,差会又必须派作工的人在各地作照顾的牧师。结局就弄得工作不像工作,教会不像教会。”
(作者:远方)